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

分工合作,专业高效

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立案标准和量刑标准是什么

来源:浙江清清律师事务所 作者:浙江清清律师事务所 时间:2021-05-30

  随着网络发展的迅速,信息传播也越来越快,很多人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,恶意在网络上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恐怖的信息,。那么,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什么意思?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立案标准和量刑标准是什么?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构成是怎样的?针对这几个问题小编为您详细介绍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
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立案标准和量刑标准是什么

一、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什么意思

 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、毒害性、放射性、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,或者编造爆炸威胁、生化威胁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,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,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。

  二、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立案标准和量刑标准是什么

  1、根据2001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(三)》第八条的规定,编造爆炸威胁、生化威胁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,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,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,应当立案。

  2、编造爆炸威胁、生化威胁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,或者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的行为,可以被用来煽动他人进行其他犯罪,如煽动分裂国家,煽动颠覆国家政权,煽动民族仇恨、民族歧视,煽动聚众扰乱社会秩序,煽动聚众冲击国家机关,煽动聚众扰乱公共场所、交通秩序,等等,此时,既会触犯本罪,又会触犯他罪,煽动分裂国家罪、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、煽动民族仇恨、民族歧视罪等,为牵连犯,应择一重罪定罪科刑,不实行并罚。

  犯本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。

 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。

  三、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构成是怎样的

  主体要件

 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。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,均可构成罪。

  客体要件

 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为社会秩序,包括机关、企业、事业单位、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工作、生产、营业、教学、科研等秩序,公共场所、交通秩序,以及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、生活秩序。

  主观要件

 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,即为了扰乱社会秩序,明知没有爆炸威胁、生化威胁、放射威胁等恐怖威胁,却加以编造,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恐怖信息而加以传播。过失不能构成本罪。

  客观要件

 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、生化威胁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,或者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,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。

免责声明: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,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